【18】互联网包工头i:高手的暗箱,利用规律,放大努力

地点:陕西·商洛

天气:冬天·晴天

时间:2023年2月2号

图片[1] 【18】互联网包工头i:高手的暗箱,利用规律,放大努力

获得百倍收益的关键,并不是百倍的努力。每个时代的高手都在利用社会和科技的底层逻辑撬动自己,实现跨越式成长。

这是2月份的第一篇日记。

我记得小时候上学的时候,最难背的一个公式就面积公式,因为我从小对数理化机器的不感冒,老师让我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,我死活都背不下来,还因此被妈揍了2顿。

第二天老师测验的时候,要求默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,我直接写了一句:“所有面积公式都可以在课本上第xx页找到”然后我又被老师揍了一顿。

但是老师对吗?

当时是对,但是放在现在,我觉得不对。考试的时候不可能翻书,还写刺激老师的话,我用这种驴脾气来高考的话,那我估计这辈子都得玩完,对大部分人来说,大学教育相对而言依然是成功的捷径!

但我不知道,我无意中掌握了一个信息时代的必需技能——知道知识在哪儿,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!

在书本稀缺的年代,把知识放到脑力就是非常重要的,但是在一个知识在网上很容易获取的年代,我的做法也更加正确!

就好比我现在并不记得我工作中要使用的工具,但是我通过软件可以搜索到里面详情的内容,相当于把自己的记忆外包给了软件——第二大脑。

图片[2] 【18】互联网包工头i:高手的暗箱,利用规律,放大努力

01|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

今天知识有多容易获得?举个例子,我现在在全国有名的贫困城市,原来去图书馆需要10分钟的路程才能查阅到还不是最新版的书籍,而现在我只需要打开电脑或者打开自己的手机,进入到浏览器中,输入关键词,就可以看到全球最新的企业管理大师的课程。大概只需要10秒钟。

10秒和10分钟的区别,就是这20年来信息调取速度的差距——至少60倍。

这样的调取速度,让我费要记住某个知识点的必要性降低了——我只需要记住关键词,或者是某个网页域名,比如说你要学习副业项目,你只需要记得互联网包工头i就可以了。

相比以往我只需要知道关键信息,这样就能让我的记忆量变大、变多。

上一代人出门需要花半个小时记下航班、航站楼、目的地酒店、坐啥车、当地有啥好玩的信息;今天我们只需要花几分钟的时间找到一个可以提供这些资讯的APP例如:抖音、美团就可以快速搞定。

以前听课我需要用圆珠笔挨个去记录,甚至会要老师的PPT,但现在只需要拍个视频,然后放入我的印象笔记中就可以了。

我的大脑慢慢的从记忆知识变成了调取知识,更多的从记忆知识+处理知识变成只需要调取+处理的功能。

学习的目标是调用信息、解决问题,这是一个“存储—整合—提取—运用”的四步法。和中学的时候我想必,今天我的大脑联网着一个1万倍记忆量的云盘,享受着60倍网速,但还考一个内存条和CPU工作。

如果今天还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阅读100本书,并且尝试把他们记住上,就好比一个人要被吓正本电话簿才开始拨电话。智慧不等于信息,记忆应该交给电脑或者APP。未来世界的认知能力。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、运用信息的思考能力,以及从大量信息里抓取趋势的洞察能力

这种变化对于你来说,也许是渐进的。但是提高到人类历史的角度——我们“记住知识”的方式持续了2000多年,而就是在近20年内,新的认知方式突然成为主流,这种变化不是连续的、跳跃式的,就像电子从一个能量吸收能量,突然跳到更高的能量级。

这种突变的进化,我们就称之为“跃迁”。

02|从独立思考到联机的独立思考者

对信息的不同处理方式,也会反过来影响思考方式。当我想到一个点子,我不会马上继续独自思考下去,而是会上网找找有没有其他人也激发过类似的思考,或者直接打电话给一个专业人士聊聊业内最新动态。

你也许会想,这也太可怕了。一个人想到点东西就开始跟人交流、沟通,好像自己没有大脑一样,你说这是不是变蠢了?

我开始也这么想,一直我意识到,我过去开发项目课程、拆解项目甚至各种各样的优质内容也都不是我独自完成的,包括我现在正在写的这篇内容,都是各种渠道的信息的相结合然后加上我一些经验、经历上的感悟所总结出来的。

那我到底变蠢了没有?

有必要区分一下“独自思考”和“独立思考”。我们可以调用全世界的知识和观点,但是依然需要独立面对两个问题:其一,进入场景,面对当下资源、当下情景你如何解决当下问题?其二,回到内心你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?你要调用多大的资源?你准备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创造怎样的生活?这些都需要你独立思考。

你可以联机打游戏,看人家的攻略通过,但还是需要独立的玩这关,打成泥自己玩游戏的期待。

如果你有独立思考能力,联机思考会让思想质量变得更高,迭代更快。

这个时代,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如何成为一个“联机的独立思考者”。

03|核心竞争力的改变:人机合一

任何一条行业链,一旦某个链条又能大幅提高效率的新技术,这个领域的核心金整理就会变化。

数码摄影刚出来的时候,遇到了当时主流胶片派的一致反对——“没有质感”“颗粒度太大”“噪点太多”。我家里有一台90年代末出厂的照相机,刚起步的数码相机摄影效果也的确不尽人意。

胶片派反对数码摄影更加深层的理由其实是,这个玩法简直是作弊!胶片派多年摸索学习的暗房技术、冲印拼接技术变得一点用都没有了。如果有点灵性的审美能力的年轻人。那个手机再加点滤镜,效果并不比一般的摄影爱好者差。

我记得2008年的时候去上海玩,拍一个移动的鸟很容易花,但是今天用自动对焦的手机去拍照,不仅清晰而且还自带美颜。

这种“高科技作弊”的情况出现在每个领域,随着AI、VR的技术入场,一些你非常熟悉的行业,会面临完全想不到的规则改变,竞争力会截然不同。

在一个人工只能生性、行业无边界的时代,什么是未来的职业通用竞争力?一个人能够用机器学习和处理信息,用大脑整合和创新思想,用系统思维思考问题,会是未来最有竞争力的

今天每个人都需要面对未来,问自己三个问题:

1、我今天做的事,机器能做吗?

2、我今天做的事,会被外包吗?

3、我今天做的事,明天会做得更好吗?

科技、社会、文化的跃迁必然会带来认知、思考、竞争力和人生观的剧变。这种变化每个时代都在发生,近200年尤甚,未来也只会更快。

远的有马车夫因汽车被淘汰;近的有打字员因计算机被淘汰,传呼机被手机淘汰,功能机被智能机淘汰,更近的有传统媒体被自媒体淘汰,胶片技术被数码摄影淘汰;身边的有人工智能击败围棋手。

我用24个字来形容这时代的特质:

信息变多、思考变浅,

机会变多,竞争跨界,

随时干扰,永远在线。

这是一个与过去10年玩法完全不同的时代——如果我们还顶着从非洲大草原进化来的脑袋,装着工业化时代的思维,操持着过去在学习学到的技能,也许还能蹦跶几年,但长远来看注定被淘汰。

1825年火车刚刚试车成功的时候,这个又笨又大的铁家伙遭到冷艳绝对比赞扬更多。每次火车开出的时候,总有很多农场主驾着马车和火车赛跑,美美能把火车比下去。比完侯马车主还在旁边嘲笑、调侃火车。

近200年过去了,再也没有比火车快的马车,因为火车的内在结构更合理、更开放,也更加能迭代。

任何伟大而卓越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,总是喝彩少而冷嘲多,为大部人所不解。

同样走在时代前面的明白人,永远是小部分人。他们理解世界的趋势,了解科技的力量,有更加成熟的心智模式、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快的迭代速度,即使短期笨拙,长周期也一定比你跑得更快——可怕的不是优秀的人比你努力,可怕的是优秀的人方法论比你正确太多。

这些人才是时代的高手。

摘自:《跃迁——成为高手的技术》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4赞赏 分享
评论 共2条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